就在我们为谷爱凌刷屏时,外网上“酸”谷爱凌的声音,也不绝于耳:“我们集体为一个美式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欢呼,太傻了!”面对这样的辱骂和诋毁,年仅18岁的谷爱凌,好像早已做好了准备。我觉得我自己在竭尽所能,我也在享受整个过程,我在用我的声音,在与我相关的领域,带来尽可能多的积极的改变。我知道我的心地是善良的,我也知道我所做的决定,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,我觉得这会带来更大的益处。如果有人不相信这是我的初衷,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同理心理解别人的善意,可能因为他们和我有不同的价值观。所以,我也不打算浪费时间在没有受过足够教育的人身上。他们可能也永远不会体会到我有幸每天感受到的喜悦、感激和爱。哎呀,作为一个经常给年轻孩子写信的情感作者,看到谷爱凌这段话时,我真是非常感动。所以,很多孩子总爱用别人定义自己,也总会因别人的误解、诋毁和质疑,陷入自我怀疑的孤独里。年仅18岁的谷爱凌,却用无畏无惧的坦诚,表达出了这样的认知:“回到中国,为中国夺冠,是我自己的选择,轮不到他们说三道四!我的读者中不少是青春期的孩子,他们和谷爱凌年纪差不多。今天,我从谷爱凌的这段话出发,想和更多家长和孩子,聊聊关于“自我认同”和“他人评价”的6个底层逻辑——她的外婆是交通运输部的退休高级工程师,妈妈是北大高材生,后赴美留学,在科研和投资方面都展露出独特的天赋和才能,还是滑雪教练。影响谷爱凌最大的两位女性,都是有文化有主见又有强韧自我的人。她们自幼就教育谷爱凌:“你很棒,你做得很好,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。”她自己也在不断努力中,在学业和滑雪上取得骄人成绩,考上斯坦福,又拿到奥运冠军。这种“努力+奖赏”的荣誉感,让她对自己有客观而稳固的认知,外界质疑根本撼动不了她。我接触到的不少孩子,虽然没有谷爱凌那么优秀,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。老师的一句批评,同学的一句嘲笑,偶然事件的一次伤害,他们很久都无法释怀。我和他们深入沟通后,发现他们内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回响:“你不行,你不好,你不配,你不可以。”在不知不觉中,这些孩子把养育者的要求,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,自己对自己的攻击。一旦他们听到外界的不良评价,马上就在自动化处理中,陷入惯性自卑和难堪里:“果然,我不行。果然,没有人喜欢我。”意思就是,我们对自己不满,所以才会格外看重他人的评价。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认同,足够满意,足够相信,就没有人能摧毁你。为人父母,我们也要俯下身子,伸出双手,给予孩子接纳和肯定。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信奉:“谦虚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,棍棒底下出孝子。”“收起你骄傲的尾巴,你和那个谁谁谁比,差得还很远!别考了第一名,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!”然后,看到孩子灰溜溜地不吭声了,家长还大言不惭:“要让他一小知道什么是敬畏!”这样的教育方法,培育出来的孩子,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,内心里也是分裂苦涩的:在这种自我贬损中,长期内心揪作一团,变得紧张又拧巴。这样,面对他人不合理的怀疑和质疑,你才不会陷入过度反思。我并不十分在意别人是否满意,我满意自己的表现就ok。一个人在街上,听到另一个人在大谈三七二十八,就上前告诉说三七等于二十一,不是二十八。两人发生了争论,三七二十八恼羞成怒,咬了三七二十一一口。“大人,对方不仅说三七二十八,还咬了我一口,请大人为我做主。”“三七二十八可以走了。来人呀,把三七二十一拉出去,打十板子。”三七二十一说:“这回告大人,我三七二十一,一点儿没错。大人不打三七二十八,反而要打我。大人判的不公。”“他都三七二十八了,你与这种糊涂人辨理,你能辩得清吗?同一个班级里、宿舍里,同一个单位里、集体里,总有那么一两个刺头,爱到处挑刺找事儿。碰见这样的人,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浪费在他们身上。“别人越忽略我,越诋毁我,越看不起我,越故意伤害我,我越要证明给他看,越要讨好他,越要在意他的评价,越要和他日日纠缠。”因为,你在熟悉的味道里,总是把刀子一次次递到别人手中,然后纵容他人:“你来扎我啊,往我最疼的地方扎啊。”第一,反抗,大声说出“不”,捍卫自己的感受和边界,让那些总是羞辱你、否定你的人“滚远点”。第二,忽视,不在乎他人的评价,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,在越来越好中,把那些咬舌根的人甩得远远的。因为,你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态度,正是别人对你的态度。一个16岁的少年,因为苦于他人的评价和恶意,而去拜访一位智者。因为,他们讨厌的不是你,而是他们自己的烦恼和焦虑。少年又问:“那么,既然这样,我要怎么样才能修行自己?”这样,你痛苦或得意时,才会平和,因为众生皆苦,你不是一个人在受苦。这样,看待别人时,你才不妄加评判,恶意揣度,而是心怀客观和慈悲。这样,你才能对别人的问题果断放手,从别人的纠缠中果断抽身。不试图改变他人适应自己,也不试图改变自己适应他人。这样,你遇到自己的困境,才会勇敢面对;遇到自己的难题,才会负责担当。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,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相信别人有力量承担他们自己的苦难和生活,这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。相信自己有力量迎接余生的风雨和冰霜,这是对自我的认可和希望。“愿上苍赐我平静,去忍受我必须忍受的事;
愿上苍赐我勇气,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。
请上苍赐我智慧,让我分辨两者之间的不同。”
原创不易,愿你点个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并“分享”给更多人看,让更多人习得共情,更懂得边界。
没有来得及看的朋友,可点击下方小卡片,关注娜姐小号,围观娜姐日常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:作者刘娜,80后老女孩,情感专栏作家,文艺也理性,温柔也死磕。新书《见字如面》全网热销中。